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那就是孩子說話結巴,詞不達意,說話毫無條理,發音不清,聽、說、讀、寫困難,甚至不會說話,造成孩子語言障礙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當然是生理性原因造成的構音障礙,除此之外就是語言體系的發展受到其他影響。
語言能力的聽、說、讀、寫,并不是知識的傳授,也不是可以完全模仿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它是由身體和大腦協調出來的能力,即感覺統合。它需要時間和耐心才能發展成熟,也需要努力和意愿來累積經驗。除了語言器官本身受損外,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大多來自于感覺統合不足引起的。
語言體系是由一系列的單元組成,單詞及詞匯就是這個單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單詞及詞匯又需要我們對其有效的整合才能得以正常發展。比如,我們要想吃蘋果,那我們得首先認識蘋果。而蘋果的認識需要我們用視覺來分辨其顏色及形狀,用觸覺去分辨它的質地軟硬,嗅味覺感受它的口感,這就需要我們大腦對其有效的整合,經過量的積累,才能印記腦中,為我所用。
前面所講的只是最簡單的,是語言體系中的一小部分,再往高深層次發展,就需要邏輯判斷、推斷、組織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即有更進一步的知覺運動企劃能力。
語言的發展基礎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觀察:
1、大腦皮質語言區的發展情形。
2、前期言語溝通行為的發展。
3、對外界認知能力的發展。
前者屬大腦生理示范圖,后兩者屬于心理學范圍,但三者都和感覺統合都有密切的關系。
語言能力是人類獨有的高度復雜性神經運作。大腦皮質層的分別有處理聽覺、發音、詞匯認知、語言組織及推論的功能區,透過神經組織這些功能區,必須和身體感官取得緊密配合,否則會影響語言能力的發展。
從感覺統合觀點來看,語言發展遲緩問題,自然與大腦生理學息息相關,大腦皮質損傷、甚至腦性麻痹,都會造成語言學習的困難。而腦前的網狀中心發展不佳,協調功能不足,也會使發音、說話、閱讀、寫字等能力受到影響。
觸覺刺激不足,也會影響前期語言溝通,但觸覺防御過當的孩子大多排斥接觸,而減少和外界接觸的機會,模仿能力也因此受到局限。觸覺不足的孩子,感覺辨識不全,聽覺層次受到影響,牽連發音組織的小肌肉(唇、舌、顎、聲帶)發展不足,進而形成音感差及發音不正確等毛病。
平衡能力及前庭覺不良,神經組織的能量到達不了皮質層的語言功能區,便會造成詞匯能力不足、語言組織混亂、視聽神經也會發展不全,形成閱讀、聽寫及寫字的困難。使大腦皮質的各個神經中樞無法和語言區的神經互動,導致語言發育遲緩及障礙。
要解決問題,首先得從根基抓起即首先從神經機能互動開始抓起,這就需要我們有感覺統合訓練來補救,通過感覺統合訓練來打開其各個神經關節區的協調互動。從而使大腦皮質的功能更協調健全,以提高語言的邏輯組織推理能力,從而提高語言能力的發展!
感統失調的表現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消失,12歲以前通過專業的感統訓練很容易得到糾正,一旦超過這個年齡很難改變,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最近調查顯示中國兒童的感覺統合失調率已經達到80%,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統失調,只是表現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家長必須盡早預防自己的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