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能力是人生活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但語言表達的個體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尤其是對小孩子來說,有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卓越的口頭表達才能,而有的孩子則遲遲不說話。孩子開口說話有早晚之分,這屬于正常現象,但到了正常說話的年齡還沒有學會說話,就需要引起關注了,看孩子是否存在感統失調的情況。那么小孩為什么會說話晚呢?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中模仿學習。所以除了孩子生理性疾病引起的兒童語言障礙外,孩子的說話能力主要還在于環境的影響。環境是變化多樣的,這往往使導致寶寶說話遲的因素更為復雜。
1. 缺少語言表達的機會
心理學上認為人的動機形成離不開幼兒時母親的撫育方式,那些渴望成功的動機性強的人,嬰兒時期的撫育方式往往是主動性的,即吃飯喝水等都是按照孩子自己的需求來滿足的;另一種撫育方式是被動的,即何時吃飯由母親說了算。所以,撫育方式能使孩子形成一種主動或被動的意識。在第一種方式下長大的孩子,表達自我的需求大,所以語言表達成為了一種途徑,能促進語言發展;第二種方式下的孩子常處于被動狀態,需求還未表達就已經得到滿足,所以語言表達的機會就減少,缺少了鍛煉的機會。
2. 與孩子交流過少
現在的孩子很多是獨生子女,家長也常常忙于工作,孩子常在托兒所、托管班度過,可以用于交流的人太少,缺乏語言交流的機會,導致小孩說話晚。有針對性地和孩子說話交流,并引導孩子說話,不僅能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還能拓展思維,增加知識。
3. 語言環境太復雜
孩子還在兩三歲的時候,有許多家長迫于“教育急切”,還沒有學會母語,就開始教授外語等。而且家庭中也不乏有方言出現,多種語言混雜在一起,孩子不能辨別,增加了孩子模仿學習語言的難度,導致寶寶說話遲或者說話不清楚。
小孩說話晚的原因有很多,每個人都存在獨特性和差異性,家長應當仔細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分析說話晚的原因之后再進行語言訓練,才會在更短的時間內出現更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