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感覺統合?
每個孩子從出生起,就不斷地通過人體的感覺系統來學習和積累生活經驗,人類的大腦在嬰幼兒時期是如何學習的呢?
首先是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過程,大腦要學習接收和理解來自身體各個部分的感覺,學會對這些感覺進行判斷和反應,并且慢慢學習控制身體去執行大腦的決定;然后身體的感覺又形成了一個新的反饋信號,提供大腦有關的信息,幫助發展出更為有效的行為反應。
聽起來有點神秘,用簡單點的話來講,就是當你聞到飯香的時候,你能夠準確地找到椅子并坐在餐桌前,拿起筷子或勺子,大口地吃飯。
80%的孩子都有感統失調 感統失調是個普遍現象,一旦大腦無法有效整合我們身體各個感覺器官所傳達的信息,就會導致孩子產生一系列的問題。
據調查,全國兒童80%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感統失調,嚴重感統失調占30%。
很多家長以為等孩子長大就好了,沒有給孩子提供足夠的訓練和學習機會,從而錯失了
感統訓練的最佳時期。
孩子為什么會感統失調? 01、生理原因(先天性)
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調;
因早產或剖腹產造成幼兒壓迫感不足,造成觸覺失調;
因懷孕期間不正確吃藥和打針對幼兒造成的傷害。
02、環境及人為原因(后天性)
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兒童活動范圍變小,大人對幼兒過度保護,事事包辦,導致兒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父母太忙碌,輔導少而造成幼兒右腦感官刺激不足;
出生后,沒讓孩子經過爬行階段就直接學習走路,產生了前庭平衡失調;
父母或保姆不準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臟,從而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
過早地使用學步車,使幼兒前庭平衡及頭部支撐力不足。
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嚴,人為地造成孩子壓力太大,兒童自由活動時間太少造成精神上的傷害,產生拔苗助長的挫折等等。
感統失調的表現 01、觸覺統合失調
觸覺過分敏感或過分遲鈍:表現為害怕陌生的環境、愛哭,過分依戀父母、容易產生分離焦慮,缺乏自信、笨手笨腳。
痛覺過分敏感或過分遲鈍:冒險行為,或者少動、孤僻、不合群,做事縮手縮腳,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為。
02、視覺統合失調
視覺感不良:無法流利地閱讀,對物體的色彩、形狀結構認識不清,無法理解圖標的意義,學了就忘,不會做計算,常把數或字顛倒寫。
03、聽覺統合失調
聽覺感不良:兒童不喜歡與別人講話,易忘功課等,對音樂節奏把握不準,動作無規律、無節奏,沒耐心,常打斷別人的說話等。
04、前庭平衡覺失調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前庭覺功能失調時,往往會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挑三揀四,很難與他人同玩同樂、分享食物,語言遲緩等。
05、本體覺統合失調
本體感失調:方向感差,空間知覺能力不足,條理性不強。
動作協調不良:表現為動作協調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
精細動作不良:不會系鞋帶、扣紐扣、用筷子,手腳笨拙,手工能力差。
感統失調對孩子有什么影響? 嚴重影響兒童心理素質的提高(自信心、情緒、意志力等);
對兒童的智力開發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形成障礙;
造成兒童學習和交往的障礙;
人際關系敏感或社交退縮、心理素質差:絕大多數兒童盡管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腦的協調性差影響注意力和記憶力、影響言語表達、影響人際交往;
對今后學習能力的影響:在幼年時也許不會表現的特別明顯,但到了學齡期,在學習能力方面可能顯得十分笨拙,人際關系敏感或社交退縮、心理素質差,讓家長和教師非常操心。
每個孩子都需要感統訓練 感覺統合運作良好的孩子,在學習、運動、移動時,其大腦、眼、耳、手、足等高度的協調,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適應性強、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強,沒有發展遲緩的情況。
感統失調的孩子會怎樣?上課老走神、好動多動、沖動急躁、緊張自閉、無法集中注意力、容易摔倒、認知出現異常……
所以,感統訓練是嬰幼兒時期孩子發展的頭等大事。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協調發展。
我們應該盡早關注,尤其是在孩子2-12歲階段,感統如果出現問題,12歲以后將不可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