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結構都要有對應的功能,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要有一定的功能。這些功能是建構在身體成長的基礎之上的(例如小朋友3個月能抬頭,6個月可以坐起來,這些都證明了某些生理上的功能已經成熟了)。生理結構成熟了,功能就會發展!那么人體究竟有哪些重要的功能呢?在感覺統合理論中,我們認為,人類主要有七大基本功能依次發展,亦即我們常提到的“感覺統合七層樓”!而預防感統失調和改善感統失調,都應從這些方面的“刺激”入手。
感覺統合“七層樓”理論
感覺引發動作、動作衍伸語言、語言學習認知、認知內化心理情緒、心理情緒應用于社交互動、社交互動的最終目的是生活自理、融入社會。
3-4個月大的小朋友喜歡的玩具是有聲音的,有光影的,這些全部是感覺類的玩具,1歲大的小朋友喜歡的是有動作的玩具,比如把各種不同形狀的積木放到不同的洞里,而2歲大的孩子開始喜歡涂卡,有了語言認知,到了3歲,他們會渴望更多認知的東西——各種顏色,形狀,數字概念,到了4歲就開始需求應對交往的,如小豬佩奇、熊大熊二,挫折、交友等等??梢?,功能的發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不斷積累的過程!具體順序如下:
感覺知覺0-2歲;姿勢動作0.5歲-2歲;溝通互動1.5歲-5歲;基礎認知4歲-6歲;生活技能5歲-8歲;心理情緒6歲之后;社會適應7歲之后。
在功能發展的進程中,感覺動作功能的發展是其他功能發展的基礎與前提。而感覺動作功能的發展又依賴什么呢?刺激!尤其學齡前是重要的知覺動作發展期,亦即0-6歲是感統訓練的黃金期,所以在感統訓練中,我們特別強調感覺刺激的豐富性、多元性和連續性,強調知動經驗(知覺-動作)的不斷積累!
功能發展的兩個重要特征
1、沒有刺激,就沒有功能
感覺接收器受到刺激之后,轉化成電能,傳遞到大腦的特定功能區,幫助大腦神經細胞連接成特定的網絡,這也是腦細胞激活運作的來源。刺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大腦“食物”,大腦在刺激下才會被激活,才會運作,才有功能,沒有刺激就沒有功能!
例如:學習到下午的時候開始累了,不是笨了(大腦結構),但是表現會變差,根本原因就在于大腦的激活度降低了?,F在很多兒童被家長包辦代辦、限制代替過多,導致刺激匱乏,所以功能的發展就會受影響,產生感統失調。
2、不變的刺激,等于沒有刺激
“長時間單一刺激——大腦激活度下降——狀態越來越差——功能越來越退化”所以我們說,長時間沒有變化的刺激人就會適應,不變的刺激等于沒有刺激!
例如:1.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2.在高速上開車容易犯困。
現在很多兒童盡管衣食無憂,但生活單調乏味,每天的日常無外乎吃飯、睡覺、在小區方圓兩公里內活動,“今天重復著昨天的故事”......時間久了,自然就會因為“不變的刺激等于沒有刺激”而出現另一種類型的刺激匱乏,感統失調自是不可避免!
所以,不管是改善兒童感統失調,還是預防兒童感統失調,都應從刺激的提供下手,通過豐富的、多元的、持續性的感覺刺激,激活其大腦功能!學齡前是重要的知覺動作發展期,也是感統訓練的黃金期,家長應盡可能多地讓孩子獲得“知動經驗”!當兒童的知覺動作功能趨于良性發展,其后的語言、認知、心理情緒、社交互動等也將逐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