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在一件事情不能保持較長的專注力,特別是到了學齡期,很難有效進入學習狀態,這是很多家長都會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
一位姓陳的女士向我們分享了自己的煩惱:她的女兒今年8歲,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表示孩子十分好動,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因此陳女士對女兒進行了口頭批評。
有一次,孩子又做錯了事情,陳女士正準備批評孩子,不料孩子不以為然地說:“我就是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媽媽你也知道,我犯錯也是沒辦法得嘛?!?/p>
孩子屢屢拿自己注意力不集中作為犯錯的借口,陳女士終于覺得不對勁。但作為母親又不知如何教育孩子,心里很是著急。
孩子犯錯的原因只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嗎?原因往往沒有大家想象得那么簡單。你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是因為他已經“感統失調”了!那么,什么是“感統失調”呢?又是什么導致了“感統失調”?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進行矯正呢?
一、什么是“感統失調”?
感統的全稱是感覺統合,而感覺統合是大腦的功能,感覺統合失調是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可以稱它為學習能力障礙。孩子們出現這種障礙后需要依靠藥物或是康復訓練才能矯正。
孩子們之所以會出現“感統失調”,主要分為兩個原因。
其一為先天原因,媽媽在懷孕時,孩子可能會胎位不正,母親在懷孕時不正確地吃藥打針以及生孩子的時候過分擠壓等原因都可能導致孩子“感統失調”。
其二為后天原因,家長對孩子過分保護或過分嚴厲都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二、“感統失調”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1. 前庭覺出現問題
孩子前庭覺平衡失調,會變得上課不專心、注意力易分散、愛做小動作、對事物挑剔、難與其他人進行相處、以自我為中心,有些孩子甚至會出現說話晚、語言表達困難的情況。平衡感變弱,易暈車暈船,不喜歡運動也是“感統失調”帶來的影響。
2. 視覺聽覺弱化
孩子會大量的長時間的看電視,但無法集中注意力看書,他們經常會出現書寫錯誤的問題,比如說:語序錯亂,偏旁寫反,漏字錯字,更為嚴重的孩子會出現不識字的情況。
在聽別人說話時,孩子能聽見卻不會做出反應,老師布置了作業,孩子也會經常忘記,也就是所謂的反應遲鈍,記憶力差。
3. 本體感覺功能失調
在本體感覺方面,孩子無法做出一些精細的動作,比方說無法系鞋帶,無法完成手工作業,沒辦法用筷子很好地吃飯。
口吃、脾氣不好、走路歪斜、寫字顛倒都是本體感覺功能失調會表現出來的癥狀。由于孩子總是在注意調節自己的身體感覺平衡,擔心出錯出糗,情緒長期處于低落狀態,容易緊張,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感統失調”不僅會對孩子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使孩子不能正常地進行戶外活動,簡單的知識獲取,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感統失調是不能自愈的,因此,孩子們需要家長的幫助才能進行矯正。
三、孩子出現“感統失調”,家長可以如何引導?
1.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很多家長過分溺愛孩子,把孩子生活中的一切都安排好。給孩子喂飯,幫孩子穿衣服褲子,幫孩子刷牙,讓孩子完全失去自理能力。
家長應該讓孩子參與到每一項生活行動中,適度地進行幫助,這能為“感統失調”的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并對他們的大腦起到一定程度上的開發作用。
2. 經常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
社會生活的節奏很快,家長忙于工作,孩子忙著學習。許多家長會忽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認為孩子只要老師管著就好了,因此,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少。
增加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頻率,會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產生促進作用,并且對孩子產生一定的感覺刺激。
3. 讓孩子多進行戶外活動
“感統失調”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就是使孩子平衡感失調。為了調整孩子的前庭信息和平衡神經體系自動反應機能,家長應該帶孩子走出室內,走向戶外。
讓孩子進行一定量的運動,使用平衡車、平衡獨木橋、單車等器材,都能對孩子平衡力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進行戶外運動也能讓孩子和同齡人多進行交流,提升語言組織能力。
總結
感統失調并不是一種常規意義上的疾病,但是這并不是說就可以放任不管,感統失調就能自愈了。無論是因為先天原因還是后天因素導致的感統失調,家長都需要對孩子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感統訓練,從而提高孩子的感統能力。同時在進行感統訓練的過程中,親子關系也會變得更加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