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認為“孩子感統失調長大就好了”,甚至有些不了解感覺統合的家長,會把感統失調當做“奇怪的病”。
實際上,感統失調是我們每個人都會存在的一種行為障礙。比如前庭覺失調的人會暈車、分不清方向,觸覺失調的人會討厭嘈雜環境,喜歡一個人獨處等。
01感統失調不干預,會有什么后果?
如果孩子感統失調程度比較輕,同時家長具備科學的教育方式,懂得如何幫助孩子全面發展,那孩子的綜合能力自然會有所改善。
但是如果孩子感統失調程度較深,父母又不知道如何引導,那孩子未來的學習、工作甚至家庭生活都會受影響。
這是因為,感覺統合能力是我們學習其他一切事物、完成一切活動的基礎。這就像一個金字塔一樣,如果感統能力這個地基沒有搭建好,那孩子的自我評價、學業表現等能力,都會受影響。
如果在孩子發展感覺系統的關鍵階段,家長沒有及時給到足夠的感覺輸入,孩子的大腦就缺少相關經驗的處理,相應的大腦神經就缺乏鏈接。于是就會出現“心里想的跟身體做的不一致”的失調表現了。
02感覺通路不暢身體無法下達準確指令
由于早期身體感覺經驗不足,孩子大腦內的相關神經通路不暢,這就導致身體各部位接收到的感覺刺激無法傳輸到大腦。
所以孩子的大腦也就沒有辦法對身體下達準確有針對性的指令和動作。這樣的孩子可能肢體動作上會存在不協調,總是顯得笨手笨腳。
比如學不會做操、不會跳繩或者容易摔跤等,這就會嚴重影響孩子自信的建立,由于“怕被嘲笑”而影響與同齡人之間的交往。
03感統失調伴隨孩子的一生
·學齡前(0-7歲)
喜歡吮吸手指、咬指甲、咬被角
轉很久不會頭暈或一轉就暈
平衡感差,走路東倒西歪、常碰撞
一句話要多聽幾遍才理解
語言發育遲緩、發音咬字不清
膽小、怕生、愛哭、內向
討厭洗頭洗臉、怕摸濕黏物品
常踮腳尖走路、怕被舉高
·學齡期(7-12歲)
左右不分、易寫錯別字
手腳笨拙、坐姿不端正
閱讀抄寫跳字漏行
易受干擾而注意力不集中
粗心大意、丟三落四
空間理解能力弱、計算易出錯
聽覺反應慢、詞匯記憶差
在孩子12歲之前,只要進行專業的、有針對性的感統訓練,并和感統教師做好密切的溝通,家長在家里和孩子做好家庭指導方案,是可以有效改善孩子感覺統合失調情況的。
所以家長一定要抓住機會,給孩子打好人生這場馬拉松的能力基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