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感統訓練,不少家長第一反應還是“挺懵的,不太清楚到底是干啥的”,就更不用說判斷自己的孩子到底需不需要進行感統訓練了。簡單來說,
感統就是大腦與身體相互協調、對環境做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這種能力從出生起就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長要
怎么判斷孩子的感統能力發展呢?
一、觀察法 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能夠最直觀地觀察到孩子們的日常表現,只要足夠細心,我們就能從孩子一些平常的表現中發生端倪。
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一般有以下幾種表現:
無法確定慣用手:一般來說孩子3歲左右會發展出優勢的慣用手,用來完成拿東西、遞玩具、握筆等一系列動作,如果左右手混亂使用,會影響孩子運動協調能力的發展。
吃飯時,飯粒撒得到處都是:當孩子感統失調時,會因為唇部及周圍的張力不強,不能很好地完成咀嚼動作,所以在吃飯時經常把飯粒撒得到處都是。同時,這類孩子在吹泡泡糖時也會很吃力。
無法掌握倒水的技巧:倒水看似簡單,但其中包含判斷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和掌握水壺在倒水過程中重量的改變等能力,對手眼協調和肌肉收縮控制的要求很高,感統失調的孩子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
剪指甲時容易緊張:這主要是觸覺防御過當引起的。這樣的孩子也會討厭剪頭發,嚴重的,洗頭、洗澡、洗臉都很排斥。
無法對東西進行正常排序:視覺空間判斷能力有所缺失會導致孩子在排列東西,如整理桌椅時遇到困難,將方向弄錯。鞋子穿錯左右腳,玩具無法回歸原位,扣扣子有困難等都是常見現象。
走路不協調:具體表現為,總是愛一蹦一跳,害怕站在高臺上、上下樓梯。這些孩子一般只能在平坦的路面上行走,稍微不平的路都會讓他們不知所措,這是平衡能力或前庭覺發展不全導致的。
二、測評法 觀察法雖然比較直觀,但難免錯誤率比較高,容易出現誤判的情況。所以我們更建議心存疑慮的家長直接帶孩子做一個專業的測評。在專業測評師的幫助下,全面地對孩子的感覺(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前庭覺等)、肌肉反射和整體運動進行有效測評,判斷孩子的感統發展狀況,并找出薄弱方面。
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一部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統能力沒有得到很好地鍛煉,從而出現了失調的癥狀,這時候就需要通過專業的感統訓練來進行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