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于好動并不是件好事,他們學習時不能專心,生活時也總愛搞破壞,這種“不聽話”的“熊孩子”讓家長傷透腦筋。孩子為什么常常好動不安?好動屬于感統失調的表現嗎?
孩子好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有的孩子天生活潑好動、體能好,喜歡運動;有的孩子想表現自己,就常常通過動作吸引他人關注;還有的孩子因為大腦發育輕微障礙而導致抗干擾能力弱,動作過多,這種情況屬于感統失調。具體來說,有四種失調情況:
1.前庭覺失調
前庭體系中的網狀組織幫助大腦保持清醒和警覺狀態。如果前庭系統發展不好,組織活動量低,會影響其對大腦的調整作用,孩子就容易出現多動以及注意力散漫的現象。
除此以外,前庭還擁有信息過濾篩選功能。如果前庭門檻低,篩選失誤,導致信息過多,大腦會對身體下達錯誤指令,做出多余動作。如果前庭門檻高,大腦收不到信息,大腦會刺激前庭功能,產生跑動、瘋鬧、打滾等動作。
2.本體覺失調
本體也會影響孩子控制肢體能力。本體覺的功能就是讓大腦知道自己的身體器官的位置,并控制肢體動作。如果本體覺功能失調,那么大腦很難精準支配身體動作。具體表現就是自控力差,喜歡扭動、抖動。
3.觸覺失調
觸覺失調也可能導致肢體動作過多。有些孩子觸覺過度敏感,和人相處時喜歡招惹人,還伴隨小動作過多,坐不住等表現。另一種情況是觸覺渴望,這類孩子喜歡上躥下跳、跑來跑去,喜歡轉圈以找到觸覺刺激。
4.視聽覺發展失調
視聽功能發展不好,大腦無法正常控制肢體動作。大腦沒辦法記住看到的、聽到的信息,在行為表現上也出現差異。就比如聽到家長說“這個玻璃容易碎,不可以亂動”的叮囑,孩子仍然會亂動,把家長的要求當成耳旁風。